第230章:謀父之戰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  三國演義中記載,徐州牧陶謙為了討好,已經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強大的曹操,派遣自己部將張闓護送曹操之父曹嵩往許昌匯合。因為張闓半路貪財,所以殺死了曹嵩一家,奪了他們的家財。

  三國史書上記載,卻是陶謙因與當時的公孫瓚等結盟,特意透露路過徐州的曹嵩一家的消息,直接謀害了曹嵩一家。

  雖然史書各方面記載,都似乎在指向了陶謙實則是真實害死曹嵩一家的兇手,而且是絕對的故意殺人罪。但,時隔千年,裡面真正的原因,究竟是什麼呢?沒人知道。

  這些所有的記載、猜測、還有推論中,唯有一個人被明確的記載下來,那個人,就是應劭。

  而這個應劭,最終的去處,卻是與曹操結為同盟的袁紹處。而這位應劭同學本來卻是曹操的麾下,此次也是奉命來接曹家老爺子的。

  他到了袁紹處,據說極為狼狽,而跑到袁紹處的原因也是因為害怕沒完成護送任務,怕回去被曹操治罪,才躲到袁紹那裡的。

  當然,人家既然給面子,前來避難,袁紹同學身為一方諸侯,四世三公之後,怎麼也要兜住的。但同時為了給盟友曹操同學一個交代,還是仔細詢問了可憐的應劭事件具體的細節。

  於是,在應劭的描繪中,一件大陰謀便浮出水面。他奉命帶兵護送曹家老頭,但是老頭先行一步,將他拋在了後面。結果半路上,卻被據說是徐州兵先迎上了。

  然後,曹家的白痴老頭認為,這些徐州兵就是兒子派來接他的,所以根本不設防,大搖大擺的就那麼迎了上去。再然後,便被徐州兵嘁哩喀喳很乾脆的幹掉了。

  哦,其中自然還有些曲折,比如什麼其實當時曹老頭和自己侍妾已經跑了,只是在鑽一個狗洞時,侍妾因為太肥而穿不過去,沒奈何,倆合肥只好躲到了廁所里,最終被終結在裡面云云。

  總之,袁紹同學覺得這個解釋足夠了。當即發文給了曹操,曹操接報後,似乎也覺得這個理由足夠了,所以,一聲令下,集大軍十萬,兵發徐州。

  與孫策一樣,紅了眼要報殺父之仇的曹操,將一直猴視著袁紹與公孫之戰的曹仁調回來,與大將于禁一起,分兵兩路。

  一路由于禁帶領,一戰而克廣威,隨即沿泗水而下,直至彭城。另一路則由曹仁帶領,一戰而斬陶謙大將呂由,隨即與曹操合兵,匯集於彭城之下。

  便在外面殺的腥風血雨,千里無雞鳴的時刻,青州城主府內,年輕的孫策激動的拜倒在劉璋面前,告訴劉璋,自己已經準備好了。

  「叔父當日曾說,侄兒的仇人,並不只有劉表一人,敢問叔父,究竟是什麼意思?」孫策目光看著立於庭前的那個高大身影問道。

  劉璋輕輕一嘆,也沒回頭,淡淡的道:「當日你父帶兵而入雒陽,想必定是得了一樣東西吧。我曾特意派雲長帶話給他,讓他切莫貪圖那東西,那本是取禍之道。想來,你父究是未能聽我之言。」

  劉璋淡淡而言,孫策聽的卻是心中狂震,手下意識的就想往懷中探去,總算最後一刻省悟過來,止住了動作。目光微微掃了一眼在座的幾個文士,卻見幾個文士都是一副淡淡然的樣子,並無人注視自己,心下稍安。

  「不知叔父所指,到底是何物?」孫策小心的求證著。懷中的東西,他雖然覺得留著無用,但若能因之成為催促叔父出兵的一個砝碼,自然不會一上來就暴露出來。他年紀雖小,但繼承了父親優秀的血統,這點腦子,總還是有的。

  劉璋轉頭看看他,面上一副似笑非笑的神情,也不揭穿。隨即卻岔開話題道:「你父當日在前將軍袁術麾下效力,袁術此人,貪婪性狹,嫉賢妒能。當日魯陽一戰,就因聽信讒言,險險害死你父親。後來還是你父親自跑回去解釋,這才轉危為安,也終於成就了一戰而入雒陽之功。但是,這番功勞卻引起了他人的嫉妒和提防。這嫉妒的人就是如今正在河北和公孫瓚對峙的袁紹。那提防的人,就是你父效力之人,袁術袁公路。」

  孫策靜靜的聽著,面上雖無表情,眼中冷厲的光芒,和不知不覺握緊的拳頭,已然是將他內心的想法,暴露無遺。

  若單只這樣,你父也不過最多是失了封地,仍繼續在袁術手下效力就是。向來以你父之武勇,袁術絕不會輕易讓他受到傷害。但是,唉,他千不該,萬不該,不該拿那樣東西啊。你也不用隱瞞,那玩意兒對我來說毫無吸引力,否則,我早去取了,哪還用等你父去拿?只可惜,我想到這些,派人去囑咐你父時,你父還是沒能聽我勸。這便遭了人妒了。

  袁術既然覬覦那樣東西,又不好直接向你父索要,當時正好他跟劉表求糧,劉表不肯。袁術記恨在心,又探的你父得了那樣東西,這才有了派你父去攻打劉表之事。


  不過,在他而言,只是想讓你父跟劉表打個兩敗俱傷,然後他再來出面收拾局面。屆時,你父大戰才完,必然精氣神都要損害的厲害,那時候,他就算硬要,只怕你父也只能忍氣吞聲的認了。

  只是,他沒想到的是,你父剛勇忠烈,寧折不彎。峴山一戰,不待等到他想的結果,便使得你父就此去了。那時候,我派去的關羽又出現在一旁,他心中忌憚,這才只得放手。嘿,他只道自己做的隱秘,卻不知我一直關注著你父,與他相關的人、事,都在監控之下,那些個小心思,又如何瞞的過我?

  所以說,若要真說起仇人,這袁術才是頭一號。哼哼,後面自然就是那劉表,至於袁紹,其中那襲取你父豫州之仇,日後若有機會,也自要陰他一把,讓他知道,我劉璋的兄弟,豈是那般好欺之人?

  所有事兒,此番我便全數說給你知道了。我知道你年紀雖小,但武勇英雄不下爾父,並不是個沒擔當的。之所以告訴你這些,卻是要你記住,萬事不可莽撞,這個世上,明槍易躲暗箭難防,若人死了,便什麼也都白搭。只有留著命在,才能去談後事,你可明白?」

  劉璋娓娓道來,將前因後果俱皆一一解說明白。對於孫家父子,在他心中,其實一直覺得他們應當屬於那種真正的金戈鐵馬,氣勢萬里如虹的大將之才,而絕不是那種坐於高殿之上,心計百出,或左右逢源,或玩弄權謀的君王。

  所以,在對待孫堅當初的態度上,便是多往戰陣上引導,並加了許多心力去關注。究其根本,他是想將孫家這父子二人,最終變為麾下難得的大將去用。

  而今,不幸孫堅早亡,兩人之間,因著當時並未達到劉璋期許的主從關係,更多的卻是一種袍澤、戰友之情,這才讓他傷慟不已。

  現在對著自己昔日戰友之子,想想若是放任他去自己飛,一來不符合自己爭霸天下之道;二來,難道也像對他父親那樣,費盡心力去看護,最終還是一個不小心,令其英年早逝不成?

  故而,他此時殷切囑咐,諄諄而教,實在是真心以一個長輩的心態去對待孫策。

  孫策並不傻,相反他很聰明。從劉璋的字裡行間,從眼神中,都能讀到那份如同父親般的期許和關心。想起當日父親臨終前,一再要自己以叔父相待劉璋,臨去之時,更是望眼欲穿的等待這位叔父前來託孤,此中之情,哪有半分虛假。

  想及叔父剛才說到那個東西,雖然叔侄二人都未點明,卻各自明白。而自己來時,還想著以此為求叔父出兵之資,實在是難對得起叔父與死去父親之情了。

  想到這兒,心中又是慚愧又是感動,當下伸手自懷中取出一個方形布包,放在身前拜道:「叔父待侄兒天高地厚之恩,侄兒不敢相瞞,這便是當日父親所得之物。今獻給叔父,還請叔父納之。」

  劉璋目光掃過那個布包,坐了下來,探手取過,隨手打開,裡面果然是一方雕龍玉璽。

  旁邊賈詡、戲志才、沮授、陳宮眼見這代表著大漢最高權力的東西顯現,面上不可遏止的都顯出激動之色。

  劉璋苦笑著隨意拎著那玉璽,搖頭嘆道:「就為了這個,就為了這個,為了這麼個破玩意兒,文台啊文台,你一世英雄,可就怎麼堪不破呢?伯符,你可知道,我現在看到這玩意兒,最想做什麼嗎?」

  孫策在劉璋拿起布包時,心中便猛然跳著,兩眼一刻也沒離開過劉璋面色。他不知自己在期望著什麼,又在怕著什麼,總之心中滿是複雜之情。

  這會兒眼見劉璋從頭至尾都是平靜至極,甚至在打開後,對著這玉璽也全然不見半點珍愛之色,竟是隨意擺弄著。那神色,竟和拿著一顆白菜沒什麼兩樣,心中不由的又悲又喜。

  悲的是,爹爹怎麼就看不透,最終卻因之而死。而喜的是,這個叔父果然氣度恢宏,單看對待此物的態度便見一般了,那麼,其人對自己之心,也必然全是一片真心了。

  他心中暗自度量,忽聽劉璋問出這句話,下意識的搖搖頭。劉璋面上忽現怒色,輕聲道:「我恨不得將這塊破玉砸個粉碎。」

  此言一出,孫策固然動容,旁邊賈詡、戲志才等人也齊齊驚呼,連道不可。

  劉璋苦笑著看看幾人,搖頭嘆氣道:「你們又緊張什麼,我不過說說而已。這玩意兒雖不在我眼中,但一來,這好歹也是個藝術品;二來,唉,咱們還是要用它幫伯符去多搞點好處來的,我又怎麼捨得真砸了?只是看著這玩意兒,我就生氣,還是早點出手才好。」

  眾人聽得莫名其妙,但是劉璋的意思卻是明白無誤。這個玉璽,他不要,要拿去不知換什麼好處給孫策。

  孫策這時候哪還忍得住眼淚,伏下身子,哽咽不能語。劉璋嘆口氣,伸手扶他起來,正要說話,外面忽有人來報:徐州有使者求見。

章節目錄